為建立高素質的審計干部隊伍,湖北省武漢市審計局針對審計工作特點和審計干部實際,不斷加大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改革力度,積極推進制度創(chuàng)新。近年來,該局把公推公選領導干部的“公推”辦法引入處級干部競爭上崗中,共選拔任用了23名處級干部,沒有發(fā)生一例投訴、舉報,新提拔處級干部民主評議中稱職以上的得票率全部在80%以上。該局黨組在近期市委組織部選人用人公信度測評中群眾滿意率達95%,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較好地促進了審計監(jiān)督建設性作用發(fā)揮。 一、筆試按“考能力、考素質”標準出題,著力提升被選拔者的組織協調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。如何讓選出的干部不但“考得好”,而且在今后的崗位上“干得好”?該局堅持“干什么、考什么”,推行以能力素質為核心的測評體系,考題設計、考核方式從“考知識”向“考能力、考素質”轉變,讓“干得好的考得好”。每次公選的筆試出題,注重與職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相匹配,著力考查領導干部的組織領導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,并能充分發(fā)掘考生的內在潛力。很多參加處級領導干部競爭上崗的審計人員在筆試后表示,每次的考題并不難,但靠考前突擊是不行的,筆試更著重考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經驗,考的是平時的積累,突出對實際工作能力的測評。經過公開選拔,一批政治素質好、組織協調能力強、工作業(yè)績突出、敢于負責、群眾公認的優(yōu)秀中青年干部,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提拔任用。 二、面試讓干部群眾作評委,把“尺子”和“底數”亮給廣大審計人員?!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?。在實施公推競崗過程中,該局始終堅持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中規(guī)定的“六項原則”,并努力在擴大民主上下工夫,實行“陽光作業(yè)”,以公開促公平、公正,對干部選拔任用權實現有效制衡。一是擴大干部群眾的參與面。如第一輪民主測評、推薦,由全局干部參與。在面試答辯環(huán)節(jié),全局干部均可自愿到答辯現場旁聽。在考察環(huán)節(jié),被談話的人員覆蓋到考察對象所在處室的全體人員。二是增強競崗工作的透明度。該局堅持把公開貫穿于競崗實施的全過程,做到競崗職位和標準、程序和方法、考察和擬任的“全公開”,把“尺子”和“底數”亮給干部群眾,自覺接受廣大審計人員的監(jiān)督。三是擴大任用決策的民主化。局黨組在討論決定干部任免時,先聽取考察組對擬提拔任用人選考察情況的匯報,然后根據兩輪分層次民主推薦結果以及民主測評、筆試、面試結果等基礎情況,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進行充分的醞釀討論,最后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“票決”。 三、考察候選人信息上網“曬”,要求通報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等方面的個人情況。在實施公推競崗中,該局始終堅持憑素質、論實績選人用人的導向。在實施競崗中的資格條件把握上,嚴格按照《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規(guī)定的“六個選拔任用條件”和“七項具備資格”,既不擅自放寬又不人為限定條件,使符合條件的干部都有資格報名參與競爭。在干部考核中,圍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,堅持實行“廣角”考核、“立體”考核、“全程”考核。為進一步提高公選的透明度和公開度,每次考察公示期間,候選人的個人資料被“曬”在局域網上,內容包括姓名、性別、出生年月、政治面貌、學歷、學位、專業(yè)技術職稱、現任職務等。引人注目的是,入圍者還被要求親自填寫個人業(yè)績效能情況,一旦發(fā)現不實申報,取消任職資格。這樣,使素質全面、實績突出的干部多了一次接受比較衡量和推薦挑選的機會,使局黨組決策有了多層面的民意基礎,減少了單憑分數取人的弊端,提高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合理性和公信度。(詹波)
圖為近期該局正處級領導干部選拔筆試現場
圖為近期該局正處級領導干部選拔面試現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