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天津市河北區(qū)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頒布實施《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(yè)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(guī)定》為契機,積極探索深化經濟責任審計的途徑和方法,發(fā)揮好審計的預警、控制作用和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“免疫系統”功能,推進黨風廉政建設,重點強化了以下五項措施。 一、明確重點,把握方向。緊緊圍繞中央兩辦《規(guī)定》和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工作目標,制定出《河北區(qū)2011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總方案》,在“財政財務收支真實、合法、效益”審計的基礎上,突出決策審計、職能審計、內控審計、績效審計以及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審計,著力在落實“三重一大”集體決策制度、“三公消費”支出管理、領導干部遵守廉潔自律等方面進一步深化,促進規(guī)范行政權力運行。 二、借助外力,發(fā)揮合力,做到“三個及時”。一是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,及時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溝通協調,破解難題,提升水平,服務區(qū)域經濟健康發(fā)展。二是加強與區(qū)紀檢、組織部門經常性溝通,及時關注群眾反映問題的線索,把握審計重點,加大力度,查深查透,促進審計結果運用。三是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密切配合,及時完善和改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,實現經濟責任審計規(guī)范化、制度化、科學化發(fā)展。 三、強化服務,防患未然。依托“調、增、上”活動,進一步擴大審計影響力和威懾力,對審計中發(fā)現的普遍性、傾向性問題及時采取措施,必要時通報有關情況,達到審計一個單位,警示教育影響一方的效果。力求通過審計提出高質量、高水平的審計建議,提高全區(qū)整體財務管理水平。利用多種渠道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宣傳力度,通過開展走訪服務、集中培訓、公示會、座談會及問卷調查等增強工作透明度,提升監(jiān)督和服務的力度,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、依法理財,規(guī)范管理。 四、提高審計質量,做到“三個加大”。一是加大質量控制管理力度,積極推行審計項目質量隨機抽查制度、競聘審計組長等競爭機制,加強督查督導、時限控制、現場指導等措施,狠抓審計質量。二是加大對下屬單位延伸審計的力度,在審計面度、問題深度和分析寬度上下功夫,力求審計結果向深層次轉化。要重點延伸與重大經濟決策有關聯度的下屬單位,將審計延伸到資金使用“神經末梢”,查找管理及決策上存在的深層次問題。三是加大對存在違紀違規(guī)問題揭示的力度,嚴格界定領導責任,及時將存在違紀問題性質和容易造成的后果及整改情況等,上報區(qū)領導和紀檢、組織部門,實現經濟責任審計與加強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。 五、創(chuàng)新審計方法,整合審計資源。圍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五個方面的評價體系,靈活運用評價方法,使審計評價更加突出經濟責任審計特點。在此基礎上,寫好兩個報告,在實踐中積累經驗,加強研究,規(guī)避風險。同時搞好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執(zhí)行審計、績效審計、審計調查項目的有效結合,加強對物資采購、建設項目、重大資金安排使用管理的審計,保證資金使用安全性和效益性,達到審計效果。(任佩華)
|